通往幸福的旅程
王瑜
重新“撿”起已然落灰的書,徜徉在與智者的對話中,總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動,充盈心間。尤其兼職文化公司工作后,對新知識的渴求,頗有些如饑似渴的意味。為支撐家庭教育傳播者的職責,這段時間,我或讀或聽,陸續學習了《幸福關系的七段旅程》《親密關系》到《愛的五種語言》《李銀河說愛情》等書籍……諸多感慨,如逢甘霖。“親密關系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。”愿這些體悟,能讓我們一窺幸福的法門。
通往幸福的旅程,需要我們以一個成年人的姿態收回投射。大多時候,我們總是習慣試圖學習一些招數去改造我們身邊的人。而《親密關系》一書開篇直擊要害:“真正的情感獨立就是意識到——你的伴侶不應該是你愛與幸福的唯一來源。你的需求是你個人的責任。”李銀河老師也告誡我們:“別企圖改造愛人,請先關注自己。”其實,“我”才是一切的根源,學著保持“清醒”,向內反思反省,讓心智模式從“期待別人來愛我,我才能幸福”,轉變成“我才是親密和幸福的源頭,我可以成為幸福的創造者”。我們就擁有了這趟旅程的車票。
通往幸福的旅程,需要我們覺察“原始程序”學會終止。從小到大,我們的身體被動地安裝了許多“原始程序”,一旦有壓力、有情緒,這些程序就會自動運行。在“全民幸福社”APP里,心理學專家們就分享了諸多方式方法,比如可以運用“情緒咖啡機”“終止強迫性重復”的練習,把和這些情緒在一起的“深層動力”或終止,或交還,瀟灑地和過去說再見,真正擁抱一段完整的、卸下包袱的親密關系。這趟旅程或許就少了許多牽絆。
通往幸福的旅程,需要我們擁抱“內在小孩”學會愛自己。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,或多或少希望像孩子一樣被愛、被關懷。《別永遠傷在童年》一書告訴我們,當可以正視、接納、看見、關愛“內在小孩”時,自我療愈的過程也就自然發生了。就像享受親密一樣,享受這份自我關愛的孤獨和平和,這是我們“愛自己”的正確打開方式。這趟旅程也就有了內核的“原愛”動力。
通往幸福的旅程,需要我們學會男女身份的回歸。《男人來自火星,女人來自金星》一書中指出,男人和女人有著天然本質的不同,由基因、生理、傳承等因素決定,這是“自然法則的產物”。這種普及,讓我們從本質原理上,更加宏觀、客觀的看待、體諒、理解、尊重伴侶與我們的不同。回歸身份,這是生命賦予我們的美好使命,也是親密關系的基礎需要。這趟旅程也就有了各歸其位的秩序保障。
通往幸福的旅程,還需要持續學習創造更順暢的溝通模式。在《愛的五種語言》里,有這樣一個例子。同樣面對晚歸的丈夫,妻子的語言模式有兩種。一種指責型:“你還回來干什么!”一種描述型:“我希望你今天晚上早點回來,我和孩子都很需要你。”其實內核,都是妻子希望丈夫早點回家,溝通方式不同,結果自然也就背道而馳。這本書還重點分享了兩種溝通方式——分享式和欣賞式溝通。是的,幸福,也需要學習。這趟旅程同樣需要不斷加油充電。
當然,通往幸福的旅程或許不會暢通無阻,更不會一蹴而就,我們能做的就是學習精進,汲取生命成長的能量,向著美好進發。
“見天地,見高山,見眾生,見自己。”這,大概就是讀書的意義。與君共勉。
(作者為本報主編、兼職“興業幸福學院”運營專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