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伴,真切的暖
端午假期,跟隨集團學雷鋒志愿者服務大隊走進敬老院,走近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,一群幸福的老人,一群孤獨的老人。
這所敬老院是由原來的村小學改造成的,還保留了學校原來的樣子,幾排紅瓦房,玻璃門窗,門口處安裝了一些供老人們鍛煉身體的健身器材,院子里不光有冬青,櫻花等綠化樹,在房子前后的空地里還種了很多菜。院子里樹蔭下,幾位老人悠閑地坐著,還有幾位老人在整理菜地里有些歪的茄子苗,多數老人都安靜地呆在各自的宿舍里,整個院落靜悄悄的,我不禁放慢了腳步,時光,慢一些 ,再慢一些……
一位站在門口的大姨朝我笑,我過去與她打過招呼,大姨讓我到她屋里坐一會兒,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條。大姨說話吐字不甚清晰,但能聽明白,我問她多大年齡了,老人沒有正面回答,眼睛望著我:“我要是有個閨女,現在也好給我送肉吃嘍!”我說:“大姨您今年七十了”?老人點點頭,因為我知道老人家都比較注重整歲數時,閨女回去過大壽。所以老人這樣一說,我看她年齡一下就猜到了。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大紅花的短袖衫,褲子是白底小藍碎花的。都說;老小孩,老小孩,人老了,不管是智力還是心境都變得如孩童一樣天真和簡單。我說:“大姨,你這身衣服很好看,也很干凈,你平時都是自己洗衣服嗎?”聽我夸她,老人很高興,用手擰著身上的衣服:“我自己洗,門口就是水龍頭,很方便……”
志愿者們陸續到齊,幾個青年在院子里打掃衛生,幾位女同志在和老人拉呱,然后我就看到了這位老人,七十多歲的老太太,有著和娘相似的臉龐,看著好親切!我走上前去打招呼,老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雙手,再也不放開,老人久不干活,原本勞碌粗糙的雙手已變得柔軟,我隨她進到屋里坐下,老人的雙手還是緊握著我的手,放在我的腿上,一只手還不斷摩挲著我的膝蓋。
莫不是老人曾經有過閨女?或者我長得與她曾經的閨女有些像?反正老人對我是不同尋常的親熱,問我家是哪里的,我告訴老人,我娘家是大屯的,老人眼里就有了亮光:“俺姥娘家門上就是大屯呀,姓鄭的”。老人已記不清姥娘家親戚的姓名,只記得這門親戚,就是記得名字,我們這個年齡差,估計我也對不上號。
老人今年77歲,卻在這里住了七八年了,這是整個敬老院唯一一對夫妻同時入住的。老人告訴我,原來村子里的老屋拆了,大隊出錢把老兩口送到敬老院,頭些年的生活費也是大隊給交的,不過這幾年好像大隊也不用交了,都是國家出錢養著她們。沒進屋時,就聽到老人在跟旁人說:“么理整起來個孩子呀(理整就是養活的意思)”。我知道住在這里的都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,所以也沒敢問,不知道這位老人是有過孩子沒養活,還是就不曾有過孩子,不管怎樣,都是令人傷心難過的:要是有過孩子,又離去了,那種傷痛,怕是一輩子都難以釋懷;不曾有過,也是一輩子的遺憾,從來沒有享受過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,該是怎樣一種凄涼的心境!
整個敬老院有30多位老人,多數是孤身一人,又以男性居多,這些老人的眼神平靜安詳,衣食無憂,卻也缺乏一些生動,一些希望。我們很快包完了粽子,有幾位志愿者和孩子們給老人表演了節目,雖然不專業,但是看著這些可愛的、充滿朝氣的孩子,也讓老人們眼睛里有了亮光,臉上露出了笑容。是啊,他們需要的不是多么專業的表演,他們的需要很簡單:是傾聽,是陪伴。(張守梅 作者為天泰建筑公司員工)
這所敬老院是由原來的村小學改造成的,還保留了學校原來的樣子,幾排紅瓦房,玻璃門窗,門口處安裝了一些供老人們鍛煉身體的健身器材,院子里不光有冬青,櫻花等綠化樹,在房子前后的空地里還種了很多菜。院子里樹蔭下,幾位老人悠閑地坐著,還有幾位老人在整理菜地里有些歪的茄子苗,多數老人都安靜地呆在各自的宿舍里,整個院落靜悄悄的,我不禁放慢了腳步,時光,慢一些 ,再慢一些……
一位站在門口的大姨朝我笑,我過去與她打過招呼,大姨讓我到她屋里坐一會兒,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條。大姨說話吐字不甚清晰,但能聽明白,我問她多大年齡了,老人沒有正面回答,眼睛望著我:“我要是有個閨女,現在也好給我送肉吃嘍!”我說:“大姨您今年七十了”?老人點點頭,因為我知道老人家都比較注重整歲數時,閨女回去過大壽。所以老人這樣一說,我看她年齡一下就猜到了。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大紅花的短袖衫,褲子是白底小藍碎花的。都說;老小孩,老小孩,人老了,不管是智力還是心境都變得如孩童一樣天真和簡單。我說:“大姨,你這身衣服很好看,也很干凈,你平時都是自己洗衣服嗎?”聽我夸她,老人很高興,用手擰著身上的衣服:“我自己洗,門口就是水龍頭,很方便……”
志愿者們陸續到齊,幾個青年在院子里打掃衛生,幾位女同志在和老人拉呱,然后我就看到了這位老人,七十多歲的老太太,有著和娘相似的臉龐,看著好親切!我走上前去打招呼,老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雙手,再也不放開,老人久不干活,原本勞碌粗糙的雙手已變得柔軟,我隨她進到屋里坐下,老人的雙手還是緊握著我的手,放在我的腿上,一只手還不斷摩挲著我的膝蓋。
莫不是老人曾經有過閨女?或者我長得與她曾經的閨女有些像?反正老人對我是不同尋常的親熱,問我家是哪里的,我告訴老人,我娘家是大屯的,老人眼里就有了亮光:“俺姥娘家門上就是大屯呀,姓鄭的”。老人已記不清姥娘家親戚的姓名,只記得這門親戚,就是記得名字,我們這個年齡差,估計我也對不上號。
老人今年77歲,卻在這里住了七八年了,這是整個敬老院唯一一對夫妻同時入住的。老人告訴我,原來村子里的老屋拆了,大隊出錢把老兩口送到敬老院,頭些年的生活費也是大隊給交的,不過這幾年好像大隊也不用交了,都是國家出錢養著她們。沒進屋時,就聽到老人在跟旁人說:“么理整起來個孩子呀(理整就是養活的意思)”。我知道住在這里的都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,所以也沒敢問,不知道這位老人是有過孩子沒養活,還是就不曾有過孩子,不管怎樣,都是令人傷心難過的:要是有過孩子,又離去了,那種傷痛,怕是一輩子都難以釋懷;不曾有過,也是一輩子的遺憾,從來沒有享受過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,該是怎樣一種凄涼的心境!
整個敬老院有30多位老人,多數是孤身一人,又以男性居多,這些老人的眼神平靜安詳,衣食無憂,卻也缺乏一些生動,一些希望。我們很快包完了粽子,有幾位志愿者和孩子們給老人表演了節目,雖然不專業,但是看著這些可愛的、充滿朝氣的孩子,也讓老人們眼睛里有了亮光,臉上露出了笑容。是啊,他們需要的不是多么專業的表演,他們的需要很簡單:是傾聽,是陪伴。(張守梅 作者為天泰建筑公司員工)